转载来源:运医前沿 规范引领,破局前行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MTgyNzMyOA==&mid=2247541164&idx=1&sn=aadc51410f2cf660f53555445a26977f&scene=45#wechat_redirect
2025年11月14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公立运动医学与康复机构创始人、管理者、顶尖临床专家及产业相关方,围绕“创新、规范、融合、发展”主题,通过标准解读、学术报告、圆桌论坛、技术实操等多种形式,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会议合影
聚焦宏观政策与行业标准
深化专业培训与产业对接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党支部书记钱阳明致辞指出,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50余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近2.7万家非公立医院,在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领域展现出了服务模式灵活、响应市场需求快、注重患者体验等独特优势。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陈世益主委的带领下,汇聚了众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引领学术发展、推广规范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专委会能继续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行业规范、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导行业机构合规经营、健康发展,共同构建良好的非公立运动康复服务生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
党支部书记钱阳明致辞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国家政策推动“体育强国”“运动促进健康”和全民健康战略转型的背景下,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尤其适合非公立医疗机构发挥机制灵活、服务专注的优势,切入以运动康复为代表的消费型医疗领域。专委会自成立以来,持续推动行业规范建设与技术提升,此次正式发布《运动康复标准》,涵盖18家单位及25名专家共同参与起草,旨在为机构设立、人员资质与服务流程建立统一基准,为质量提升与行业自律奠定基础。未来专委会将围绕标准推广与评估、运动医学关节镜诊疗机构标准制定、国际课程合作及人才培养等重点方向推进工作。陈教授强调,在医保控费、老龄化加剧与医疗服务转型的当前,非公立机构应聚焦差异化和标准化发展,避开同质化竞争,通过专业服务与运动健康融合,抓住“医康结合”“健康关口前移”所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新生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世益教授致辞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杨晓慧在致辞中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提到,发展高质量的非公立医疗是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临平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优质社会办医项目落地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
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杨晓慧致辞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家瑞主持常委扩大会环节
为持续壮大专业委员会队伍规模、优化委员结构,并为专委会发展注入新生活力,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新一批委员遴选工作。本次遴选工作根据总会“学术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发展思路,秉承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广泛代表、均衡分配原则,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核。会上进行了新增委员颁发聘书仪式。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员组织部
副主任董慧宣读增选委员名单
钱阳明书记、陈世益主委为增选委员颁发聘书
会议议程围绕行业规范化建设与实践探索全面展开。在备受关注的“运动康复标准发布仪式”环节,标准起草人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运动康复标准》的正式发布,运动康复产业联盟康绍勇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为机构运营提供了明确技术参考。
运动康复标准发布
运动康复产业联盟康绍勇
作《运动康复诊所标准解读》专题演讲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疗质量评价部主任董慧作《行业评价工作介绍》
专题分享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箭教授主持,邦尔骨科医院集团董事长程栋就集团化运营下的骨科专科建设与康复服务延伸路径作了经验分享;在中国医疗变革时期应对策略板块,北京和睦家医院刘薇从外资医院角度阐述了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定位调整;上海优复康复医学门诊部孙晓怡分享了中外合资模式下机构在成本控制、服务标准化与跨区域复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北京奥士恒诊所林轩弘则从私营诊所视角探讨了精细化运营与差异化竞争策略。麦睿科技有限公司梁国贤从支付端创新切入,介绍了运动康复与商保融合的实践路径与发展前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动医学中心
李箭教授主持学术环节
邦尔骨科医院集团董事长程栋
作《邦尔骨科医院集团经验分享》专题演讲
北京和睦家医院刘薇作《中国医疗变革时期外资医院的应对策略》专题演讲
上海优复康复医学门诊部孙晓怡作《中国医疗变革时期中外合资集团的应对策略》专题演讲
北京奥士恒诊所林轩弘作《中国医疗变革时期私营诊所的应对策略》专题演讲
麦睿科技有限公司梁国贤
作《创新支付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演讲
为深入推动行业共识建设,会议特设“运动康复机构的标准化运营与人才建设”圆桌论坛,由Motion研究院孟坡主持,邀请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杨战锋、上海优复康复孙晓怡、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於成颋、北京奥士恒诊所林轩弘、瑞合康复医疗中心邓华岗、杭州康跃诊所雷江楚、北京锐博运动康复诊所陈博闻等多位嘉宾,就人才培养、标准化落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圆桌论坛环节
此外,会议还召开《运动医学关节镜诊治机构设置与技术标准》闭门会,由陈世益教授与李箭教授共同主持,标志着行业在构建“诊疗-康复”一体化标准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同期举办的“基于AOPT临床实践指南的膝关节术后康复培训班”下设多个专题,涵盖保膝治疗机制、软骨修复术后康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髌骨脱位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等内容,由黄丽霞教授、孟涵教授、孙扬教授、Amanda Ferland教授等专家进行系统讲解与案例实操,为一线康复师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技能赋能。
武汉江汉大学医学部黄丽霞教授作《基于开膝运动(KOAPT)的保膝治疗机制研究进展及设备研发》专题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孙杨教授作实操展示
AOPT美国讲师Amanda Ferland作实操展示
本届年会精心设置的议程,恰是当前中国非公立运动康复行业发展现状的缩影。从宏观政策解读到微观技术培训,从标准建立到支付模式探索,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非公立运动康复行业正从初期的规模化发展前期,系统性地迈向以标准和信用为核心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行业痛点催生变革
标准发布恰逢其时
长期以来,中国的运动康复市场,特别是非公立领域,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一、专业人员短缺、公众认知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在此背景下发布的《运动康复标准》,旨在为机构设立、人员资质、服务流程、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专委会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教授指出:“标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设定了保障服务安全有效的‘基准线’。它好比一把标尺,既帮助消费者辨别优劣,也引导机构规范运营。”
非公力量崛起:
从“有效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和社会办医政策的双重驱动下,一批如上海优复康复、北京奥士恒诊所等非公立机构迅速崛起。它们精准切入市场需求,专注于为运动损伤患者、术后人群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的民众提供公立医院体系难以充分满足的个性化、深度陪伴式康复服务,有效缓解了公立医疗资源的压力。运动康复产业联盟康绍勇指出:“非公立机构机制灵活,注重服务体验与患者满意度,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已成为中国运动医学与康复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挑战与趋势并存:
标准化如何重塑未来格局?
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支付瓶颈是首要障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待完善,社会公众认知也需持续引导。然而,标准的建立为破解这些难题奠定了基础。上海优复康复孙晓怡表示:“标准将加速市场优胜劣汰。对于一直坚持高标准运营的机构而言,这是重大利好,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建立品牌信任度,实现规模化扩张。北京奥士恒诊所林轩弘指出,此次制定的非公立机构标准在多项关键指标上均高于公立医疗机构水平,“这促使我们必须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路径,以更高标准的服务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标准的另一重深远意义,在于促进“医康结合”的产业协同。如邦尔骨科医院集团董事长程栋所言:“标准的明确,使我们骨科专科医院在选择术后康复合作伙伴时有了清晰的依据,将极大促进‘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链的构建。”展望未来,在标准化引领下,非公立运动康复行业正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趋势:服务专科化、运营连锁化、技术数字化,以及与支付模式创新结合的趋势已愈发清晰。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的召开不仅是一次行业智慧的集中交流,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宣言。它标志着中国非公立运动康复行业正逐渐驶入了以标准、质量、信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航道。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规范化的蓝图已经绘就,一个更可信、更可及、更专业的运动康复服务新生态,正加速到来。
华西动健,“腱”证未来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第21届现代救援医学大会运动伤害分会暨腱鞘巨细胞瘤多学科专题研讨会长沙站圆满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