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支机构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骨龄新体系发布暨骨龄评价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分支机构丨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骨龄新体系发布暨骨龄评价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07-211

2025年7月18日上午,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非公医协)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的“儿童骨龄新体系发布暨骨龄评价研讨会” 以线下与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圆满召开。

中国非公医协副秘书长王珊、中国非公医协儿童生长发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原春青、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会长高小俊、北京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宋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袁慧书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程晓光教授、广州儿童医院刘鸿圣教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张倩、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标准化办公室主任赵朝、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秘书长刘璐,以及来自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京报、北京日报、生命时报、医师周刊等媒体参与报道。


图片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中国非公医协儿童生长发育专委会秘书长张晓妹主持。


图片

专委会秘书长 张晓妹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


图片

中国非公医协副秘书长 王珊致辞


王珊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儿童生长发育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骨龄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中国25”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儿童骨龄评价技术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信这一新体系的推广应用将极大提高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诊疗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片

中国非公医协儿童生长发育专委会主任委员、航空总医院原医疗副院长 原春青致辞


原春青提到:骨龄评价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疾病诊治及诊疗评估的核心技术,其科学性及精准性直接影响临床决策,中国儿童骨龄评价新体系的发布不仅填补了我们国家儿童骨龄评价标准化领域的多项空白,更将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等疾病提供精准诊治的有力支撑,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既是行业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践行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的生动体现。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常委、骨关节学组组长 袁慧书致辞


袁慧书讲到:改革开放后,我国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评价体系的数据采集涵盖了从农村到城市,分布广泛。期望未来新体系能得到更多部门的认可,并将新体系运用到儿童骨龄检测的临床实践当中,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图片

北京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 宋逸致辞


宋逸致辞中提到:既往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多依赖国际,尤其是西方的研究数据。此次发布的本土化新指标体系,首次系统性地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尺,具有深远意义。


图片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北京市爱卫会原副主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原一级巡视员 高小俊致辞


高小俊致辞中提到:儿童骨龄评价是关乎下一代健康与民族未来的专业大事。本次发布的新图像采集标准是对2006年国家行业标准“中华05积分法”的重要补充与发展,将推动骨龄评价更加科学、严谨、规范。期待该体系为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专题学术报告 


图片

刘鸿圣作《儿童骨龄X线评价体系的历史与现状》专题报告


图片

原春青作《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建设》专题报告


图片

程晓光作《中国儿童骨龄评价新体系(中国25)》专题报告


图片

张倩作《中国0-18岁儿童健康营养调查方案和初步结果》专题报告


图片

万乃君作《骨龄评价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专题报告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更是人口素质提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多年来,我国在儿童骨龄评价领域不断探索,从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片

新体系发布启动仪式


“中国 25” 新体系的发布,必将为我国儿童骨龄评价带来标准化、精准化的新范式!专委会此次与北京积水潭医院携手举办会议,正是希望以新体系发布为契机,整合公立与非公医疗资源、联动产学研力量,共同为儿童生长发育事业添砖加瓦。未来,专委会也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更多技术成果转化、深化跨机构合作,让先进理念和技术更快惠及基层、服务儿童。






协会十周年祝贺视频






中国社会办医之歌







图片


扫码关注协会公众号


2023协会二维码.jpg


扫码关注协会服务号


中国非公医协服务号.jpg


扫码关注协会视频号


中国非公医协视频号.png



联 系 方 式


电话:010-51209904

传真:010-5120991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成铭大厦C座24层


图片
转发是支持,阅读是肯定!
感谢您的一路陪伴!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