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最新动态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郑州顺利召开
2025-06-194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顶图蓝.png


2025年6月13-14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非公医协”)、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郑州颐和医院承办,全国病理学领域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中国非公医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教授、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郑州颐和医院院长贺明霞、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文才教授、中国非公医协会员组织部兼医疗质量评价部副主任董慧、学术培训部副主任张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路名芝、杨华、许励、朱大为,专委会副秘书长郭英、汤鸿等,以及多位病理学领域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倪灿荣教授主持。


4e7df0f3083fdc84b42d3e268776740.jpg

会议合影



中国非公医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首先发表讲话。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我国非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非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专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病理学专业的学术交流与发展促进病理学科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专委会在朱明华名誉主委、刘勇主委、倪灿荣秘书长等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常委和委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行业规范、室间质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通过学术年会这样的平台,共同探讨病理学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切实承担起病理诊断领域的社会责任,推动病理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并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1.png

中国非公医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讲话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在致辞中指出,专委会作为新时代病理学科发展的推进者和见证者,长期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及病理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期盼有关行业协会、公立医疗机构以及病理专家同仁、有关企业继续支持专委会的工作。



图片1.png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致辞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在致辞中对郑州颐和医院承办本次会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年会作为病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对促进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呼吁与会各方深化合作,携手提升非公立医疗领域病理专业的影响力,推动病理学科在非公立医疗体系中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1.png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致辞


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文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高度认可专委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呼吁同仁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



图片1.png

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文才致辞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通过视频致辞,对专委会在推动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作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表示赞赏。他指出,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是病理知识科普环节,为行业知识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并表示,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将与专委会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开展专项质控督导,共同规范病理质控平台。



图片1.png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视频致辞


承办方郑州颐和医院贺明霞院长发表致辞,祝贺大会顺利召开,并介绍了非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路径,依托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特色补位公立医院。颐和医院病理科以全自动数字病理系统与严格质控体系为核心,持续提升诊断精准度与服务能力。



图片1.png

郑州颐和医院贺明霞院长致辞


为积极践行专委会工作使命,推动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开幕式上还对在社会信用建设、医疗质量服务能力提升、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给予表扬。福州迈新病理诊断中心、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病理科、广州凯普医学检验所被授予“国家行业评价3A五星级单位荣誉称号”。西安大兴医院、湖南新途医学检验试验室、银川麦克奥迪病理诊断中心、福州迈新病理诊断中心、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上海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病理科等7家单位入选“中国非公医协病理学专业培训基地”,进一步推动病理技术标准化与人才梯队建设。



图片1.png

授牌仪式


学术盛宴: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交融


在学术交流环节,多位病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精彩授课。针对目前病理诊断领域的热点、常规病理及分子病理技术、智能化病理的应用及未来、非公立病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等专题,为与会同仁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教授作《病理学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进展》报告。2024年,专委会在总会及朱明华名誉主委的指导下,全体成员团结奋进,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建设方面,优化架构,增选委员与常委;质量提升方面,开展室间质评,颁布团体标准;学术引领方面,举办年会、继续教育项目及行业评价;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培训基地体系,支持各省专委会筹建。2025年,专委会将进一步聚焦完善组织建设,深化室间质评与行业评价;举办首届培训基地研讨会、师资班及学术年会;筹办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年会非公分会场等工作,专委会将继续携手全国同道,为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奋楫前行!



图片1.png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作《病理学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进展》报告


朱明华教授以《药物性肝损伤活检病理》为题,系统阐述了最新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发生率及诊断标准,重点解读了特征性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典型药物所致肝损伤特点。报告深入探讨了病理组织学评分体系的应用价值,强调肝活检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他特别指出,规范的肝活检取材是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并总结了诊断流程中的注意事项。该报告为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病理学依据。



图片1.png

朱明华教授作《药物性肝损伤活检病理》报告


张祥宏教授作《胃肠道特殊性炎症疾病的病理诊断》报告,将研究视角转向消化系统病理领域。重点聚焦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与胃肠疾病(Non-EoE-EGIDs)的鉴别诊断,强调嗜酸细胞数量与分布范围的核心价值;系统阐释了乳糜泻的三大特征性改变(绒毛萎缩、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固有层慢性炎);同时提示病毒性肠炎在免疫正常人群中的低发性,以及缺血性胃肠病的典型黏膜坏死与隐窝萎缩表现。他特别指出,病理医生需牢牢把握这些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实现精准诊断。



图片1.png

张祥宏教授作《胃肠道特殊性炎症疾病的病理诊断》报告


李腾教授作《黑色素瘤的规范化鉴别诊断路径》报告,提出结构化、标准化的诊断流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与效率。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及分子特征进行综合评估,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了实用指南,有助于减少误诊并提高早期诊断率。



图片1.png

李腾教授作《黑色素瘤的规范化鉴别诊断路径》报告


胡丽研究员系统阐述了《病理技术在科研转化中的核心作用》。重点解析了组织处理标准化、精准染色技术、激光显微切割及分子病理等关键方法学如何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并强调,高质量的样本处理是确保研究可重复性的基石,而显微切割技术可实现特定细胞群的精准分析,为肿瘤异质性研究提供新思路。报告还展示了多组学整合策略,阐明病理技术如何助力从分子机制到诊疗方案的转化,为精准医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图片1.png

胡丽研究员作《病理技术在科研转化中的核心作用》报告


于观贞博士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TNM分期中的革新》报告。重点介绍了“泛T”(原发灶浸润范围)和“泛N”(淋巴结转移)的AI精准识别系统,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病理影像特征,实现了传统TNM分期的精细化与标准化。AI技术不仅能提高分期一致性,减少人为差异,更能发现传统方法难以识别的微转移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新依据。这一创新将显著提升肿瘤诊疗的精准度,标志着病理诊断正式迈入智能量化新时代。



图片1.png

于观贞博士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TNM分期中的革新》报告

在精彩的学术报告环节后,大会为“病理知识大赛”“病理风采病例报告比赛”和“病理微观图艺比赛” 三项专业赛事颁发了奖项,旨在表彰在专业知识及临床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病理工作者。会议还为完成培训课程的学员颁发了合格证书与优秀学员奖励证书,并为专委会新增选的常委、委员等颁发聘书,进一步完善了专委会的组织架构。



图片1.png

颁发证书

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作会议总结。本届年会内容精彩纷呈,再次感谢各位行业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向与会领导、嘉宾、参会代表,以及郑州颐和医院等会议合作支持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专委会二届五次常务委员工作会议:部署重点工作




图片1.png

会议合影


6月14日下午,召开了专委会二届五次常务委员工作会议。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主任委员刘勇、副主任委员路名芝、杨华、许励及全体常委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倪灿荣主持。会议主要围绕专委会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展开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作开场讲话。他首先感谢各位常委、委员对本届年会及专委会工作的支持。希望各位常委继续积极参与专委会组织的各类会议活动,及时关注协会和专委会工作动态,多提宝贵意见。即将于8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年会非公医疗分会场,标志着专委会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专委会务必以“学术含金量+非公立特色”双核心进行主题策划,打造标杆案例。在内容上以《毒性病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精准诊断对靶向治疗的影响》《非公立机构病理质控标准实践(结合团体标准)》《第三方实验室发展路径(政策与案例)》等议题作主旨报告,提升服务能力。在形式上创新,增设互动问答、病例竞赛等环节提升参与度,推广病理专业知识储备。



图片1.png

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明华讲话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发表讲话,表达了要继续加强专委会自身纪律建设,建立常委履职档案,明确晋升机制,严格落实请假制度,明确会议缺席的处理机制(如警告、除名等措施)。秘书处做好统计工作,对长期缺席会议的常委实行“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管理办法。



图片1.png

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讲话

本次会议专题研究了专委会团体标准建设、行业评价体系应用、培训基地建设等核心工作,制作标准应用案例集,通过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等平台扩大试点单位,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会议同时讨论了2025年下半年常委工作会议的申办地点,并征集2026年会的选址及年会主题,秘书处将提前6个月开始筹备年会相关工作。


最后,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勇作会议总结。本次年会及常委工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感谢朱明华名誉主任委员为专委会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专委会组织架构渐趋完善,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将聚焦打造学术品牌建设,每年重点推进1-2个特色学术项目。专委会将协同相关行业协会及学术组织,共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病理学术活动,推动学科交流与合作。专委会将在推动病理学科创新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和教育培训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2023协会二维码.jpg

电话:010-51209904

传真:010-5120991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成铭大厦C座24层


图片
转发是支持,阅读是肯定!
感谢您的一路陪伴!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